中国最穷大学8年培养出170位院士

有人呼吁,中小学老师应该学这位大学教授,把古诗讲得通俗易懂,风趣幽默。

但也有人提出:

中小学老师这么讲会被家长联名投诉。

这些知识考试不能提分,没用。

升学自然绕不开分数, 可过于重分数,填鸭式灌输、死记硬背刷题,

孩子在学校可能是学霸,但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却不一定是成功者。

为什么?

现在的教育正在 批量生产“螺丝钉”,很少关注到孩子作为“一个人”的需要。

孩子们的心也因此变得越来越“硬”,成了不会思考,表面快乐实际迷茫的“空心人”。

清华大学曾追踪过42万名中小学生发现,我们的孩子们正出现一种令人揪心的“四无”现象:

学习无动力、对真实世界无兴趣、社交无能力、对生命无价值感。

真正的教育,应该让人成为人。

不是让孩子“填鸭式”学知识,而是用知识 唤醒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力。

说到这,十点君想起了那所 只存在8年,就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—— 西南联大。

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曾回忆说:

那时国文课真是精彩,中国文学系的教授,每人授课两个星期:

闻一多讲《诗经》, 陈梦家讲《论语》,

许骏斋讲《左传》, 刘文典讲《文选》,

唐兰讲《史通》, 罗庸讲唐诗, 浦江清讲宋词……

大师们卯足了劲,倾囊相授毕生所学,

只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 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的知识火种。

也因此,由北大、清华、南开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大,创造出了“大师培养出大师”的奇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