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日本足球登顶亚洲时,我们仍在为面子踢球
- 未分类
- 5天前
- 4热度
- 0评论
那时的日本队确实不强——1998年世界杯首次亮相时,他们三战全败;2000年亚洲杯中,他们被中国队以2-3逆转,成为“恐中症”的代名词,甚至成为日本媒体反复讨论的话题。讽刺的是,日本足协悄悄将中国队也列入了“养狼计划”的潜在对手名单,而我们却浑然不觉,仍为偶尔的小胜而沾沾自喜。

日本人的计划冷静而精准:他们派遣青训教练到东南亚,建立足球学院,甚至通过归化混血球员来提升实力。就像围棋中的“养蛊战术”,他们通过推动整个亚洲的进步,倒逼自身的成长。当越南球员在日本J联赛进球,泰国青年队横扫亚洲时,日本足球的土壤已经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肥沃得多。而与此同时,中国足球却在做什么呢?我们忙着讨论“人种差异”,炒作“天价外援”,在0-7惨败给日本后,还在争论“是否该派主力参赛”。这种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,简直就像捧着金碗却去乞讨。

更为可悲的是,日本足球早已将我们排除在他们的战略规划之外。他们的目标已经是世界杯八强,而我们却还在为“避免东南亚球队爆冷”而头疼。当日本队在森保一的带领下,先后击败德国和西班牙时,我们的教练组却仍然在纠结532阵型还是442阵型,更加保守地想着“少输当赢”。日本视足球为一项系统工程,二十年来始终如一地执行着相同的青训体系;而我们则把足球当作政绩工程,每次新领导上任时,往往都会推倒重来。
如今,日本球员已经在欧洲五大联赛中大放异彩,而我们的“全村的希望”却依旧只能在替补席上守着饮水机。他们用二十年时间,完成了从“狼群”到“牧羊人”的蜕变;而我们,甚至连继续当“被养的狼”的资格都没有——毕竟,狼要有血性,而我们在经历0-7惨败后,居然只能用“技不如人”这种苍白的借口来辩解。当日本足球已经站在亚洲之巅时,我们终于醒悟过来:原来,养狼计划最成功的案例,就是让中国足球成了反面的对照组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