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女主剧中古代女性的“上桌”之路

01

商海浮沉,从匠人到实业家的蜕变

何惟芳在《国色芳华》中培育的牡丹在万众瞩目下盛放,花瓣层层舒展,一个女性商业传奇在长安绽放。

周莹(孙俪 饰)在清末泾阳街头与商界老狐狸们周旋,一介女流在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的乱世中撑起家族产业。

季英英(谭松韵 饰)在《蜀锦人家》中联合染坊成立“飞花会”,赵盼儿(刘亦菲 饰)在《梦华录》用“饥饿营销”打造茶楼盛景,这些经商剧中的女主角们,以不同姿态“破开”商业大门。

《国色芳华》/《锦绣芳华》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代,唐代在历史上是一个民风相对开放、市场氛围包容的朝代,但即便如此,仍是有严苛的户籍制度,“士农工商”阶级分明,商人处于食物链下层。

于是,何惟芳作为一个不被婆家待见的失婚妇女,在唐代从商所要经历的困难不仅是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而且要先要战胜“人言可畏”,从身份户籍上解脱,才能在商海浮沉中崭露头角。

刘晓庆有一句名言:“做女人难,做名女人更难。”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女商人身上,做女商人难,做古代女商人更难。

古代女商人要成功上位,一技之长只是最基本的敲门砖,还要懂人心、会周旋、有手段,在这之余最好能把传统技能开拓创新、继往开来。

细数这些年来的荧屏古代女商人,无一不是美貌与智慧并存、智商情商双高。

“禾穗流波锦”在《蜀锦人家》中横空出世时,季英英的蜀锦工艺创新不仅点亮了长安贵妇的衣橱,更点破了女性经商剧的核心魅力,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商业智慧的惊艳过程。当光影在锦缎上流动,一个染户之女完成了从手艺人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。

还有,何惟芳在《国色芳华》培育稀世牡丹,周莹在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执掌陕西商帮,赵盼儿在《梦华录》打造茶楼商业帝国,赵露思则在《珠帘玉幕》经营珠宝事业。

她们手中的商品从锦缎、鲜花、茶点到首饰,几乎覆盖了古代商业的各个领域,被观众戏称为“经商古偶101”。

而这其中的佼佼者,当属《梦华录》和《国色芳华》。这两者能脱颖而出,首先源于其对商业本质的精准把握。赵盼儿的半遮面茶坊经营策略,堪称宋代商业教科书:她以“雅”为核心竞争力,将普通茶饮提升为文化产品;用“桂花饮”“桃夭”等诗化命名提升品牌溢价;引入江南第一琵琶手宋引章现场演奏,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。观照当下市场,赵盼儿的经商手段与喜茶、霸王茶姬等新中式茶饮消费品牌的经营策略不谋而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