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hone 18告别高通!C2基带选4nm工艺,苹果的“反常识”布局

据《工商时报》10 月 28 日爆料,苹果计划在 2026 年推出的 iPhone 18 系列中全面搭载自研第二代 5G 基带芯片 C2,这标志着自 2019 年收购英特尔基带业务后,苹果终于实现通信核心组件的完全自主可控。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明确的技术节点:iPhone 17 系列将成为最后一代搭载高通基带的机型,为双方长达十余年的合作画上句号。
对于全球果粉而言,这一消息的意义远超供应链更迭。长期以来,外挂高通基带导致的信号稳定性不足、功耗偏高问题,始终是 iPhone 的核心槽点。即便 A 系列处理器性能领先安卓阵营,通信体验的短板仍备受诟病。而 C2 基带的登场,被视作苹果补齐这一短板的关键举措 —— 其首次实现毫米波与 Sub-6GHz 双频段整合,理论上能大幅提升网络覆盖与连接速度,彻底告别 “死亡之握” 的尴尬。
最引人关注的争议点,在于 C2 基带与 A20 系列处理器的工艺分野。当后者将采用台积电 2 纳米工艺、追求每平方毫米超 3.5 亿晶体管密度的极致性能时,C2 却选择了 “旧一代” 的 4 纳米工艺。这种看似 “倒退” 的选择,实则暗藏苹果的精密计算。
从技术本质看,基带芯片与处理器的核心诉求存在根本差异。正如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所言,基带的核心价值在于信号接收的稳定性与频段兼容性,而非晶体管密度驱动的运算性能。2 纳米工艺带来的 10%-20% 性能提升、10%-15% 功耗降低,对于本就非手机最耗电组件的基带而言,边际效益极低。反倒是 4 纳米工艺经过多年量产验证,良率已稳定在 90% 以上,能最大限度降低自研芯片的量产风险 —— 对于苹果这样以品控著称的企业,“稳定优先” 永远是产品策略的核心准则。
成本控制更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因素。台积电 2 纳米工艺初期量产成本预计比 4 纳米高出 60% 以上,且良率爬坡至少需要 6 个月时间。而基带芯片的投资回报率本就有限,盲目堆砌先进工艺只会徒增成本。苹果选择 4 纳米工艺,相当于用可接受的性能冗余,换取了成本与良率的最优平衡。